昨日,海关总署发布的5月份中国进出口数据,数据显示出口和进口均出现下降,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贸易状况的关注和猜测。然而,单纯以一个月的数据来判断中国贸易形势的好坏可能过于简单。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情况,需要将数据放入更长期的趋势和外部环境的背景下来进行分析。
出口(以美元计)同比下降7.5%,预期增长0.1%,前值增长8.5%。
进口(以美元计)同比下降4.5%,预期下降7.5%,前值下降7.9%。
贸易顺差658.1亿美元,同比收窄16.1%,预期928.2亿美元,前值902.1亿美元。
分区域来看,2023年5月我国对美国、欧盟和东南亚出口当月同比分别下降18.2%、7.0%和15.9%,增速较4月均下行10个百分点以上。只有对俄罗斯和非洲出口当月同比正增长114.3%和12.9%,保持了较快增长趋势。
分产品来看,除了汽车出口当月同比延续100%以上的高速增长,其他主要出口产品均有较大幅度的下滑。但是目前汽车出口额占比还很小,仅占出口总额的1.7%。可以看到出口数据远远不及预期,很多人解读为中国出口崩了,一片哀嚎。
我们看了下过去10年的进出口同比数据,其实在正常的波动范围内,一方面去年5月份基数比3、4月份大不少,另一方面汇率变动的影响比较大。
从外部环境来看,美欧等主要国家当前处于加息周期,需求普遍收缩,经济面临下行风险,对我国出口必然造成一定的压力。在2014-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期间,出口数据下滑更加严重,国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声中居然走出了一轮大牛市。
但是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需要重视,在过去三年里,美国已经下降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,而且对美出口仍在下滑;而东盟增长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,出口快速增加。
一个可能的解释是,原来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的商品,现在改成先出口到东南亚,然后组装后再出口到美国。一些供应链下游产业向东南亚转移,虽然对中国大陆会造成负面影响,但是从全球产业链分工来看,低端产业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,是不可避免的趋势。中国能做的,一是产业升级,扩大中高端就业岗位,二是拉动内需,把市场留在国内。
产业升级最典型的例子是苏州。20年前,苏州就遍布世界500强企业的工厂,那时很多苏北人、安徽人、河南人、四川人都去苏州的厂里打工。前些年很多外企逐渐撤离苏州,去了成都、西安甚至东南亚这些人工成本更便宜的地方去。但是苏州成长出了很多本土企业,这些企业早期大都是外企的供应商或者分包商,逐渐做大做强,走出一大批上市公司,甚至这些上市公司都开始把工厂向苏北等更便宜的地区转移。因此,正中优配认为产业转移不一定是坏事,产业升级才是关键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中优配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