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上资金只要停止大幅度的净买入,咱们的市场感觉就不会走了,成交量也大幅的萎缩,盘面上就剩下题材股的热炒。近期热炒人工智能,前日整体成交量超过1500亿,简直是大热,很有做成今年最流行的趋势。
其实这波人工智能从ChatGBT开始的,这也是春节期间美股的BuzzFeed大涨之后,成为了A股的导火索,点燃了市场的情绪。但是:国内市场真正能受益于ChatGBT的公司非常非常少,A股上市的企业根本不具备全球的竞争能力,也缺少技术储备,目前热炒的公司,除了部分云计算基础设施厂商可能小幅受益,其他公司大概率都不会受益。而最终可能跑出来的企业可能还是百度,字节,阿里,腾讯这种互联网龙头,他们有技术储备,研发能力,是可能真正做出ChatGBT相似的终端应用的,可惜这些都不是A股的上市公司。
虽然正中优配对人工智能很看好,认为也会有很好的未来。但是目前A股炒作的这些可能有点相关技术的公司,说实话都不可能有什么竞争力,和头部公司差距太大了。在一项技术的导入期,别管技术有多先进,意义有多重大,在产业资本没有真金白金投入前,都是彻底的炒作,一旦风口改变,只会是一地的鸡毛。
但目前的市场环境就很适合这样的炒作,正中优配认为还是资金属性的问题。从12月以来的行情是外资主导的行情,而外资净买入最多是消费股和权重股,和成长股的新能源,而国内机构是踏空这一波行情的。因此上外资的净买入其实就是国内机构的净卖出,那么这些卖出的资金,短期内也很难再去买外资的品种了。因此这些机构就去抢了很多小市值的成长股或低估值的品种,而这些原来基本都是活跃资金的仓位。目前就有点像击鼓传花,外资买了机构的,机构买了活跃资金的,但活跃资金(游资)大概率是不会去买外资的消费和权重。哪怎么办?创造新的热点和题材,进行新的炒作,因此才出现了春节后不断新热点新题材的炒作。
热点题材的炒作,就是手快收割手慢的,这里不需要分析基本面,只需要看图就行了。别太贪心,热点起来买一点,赚点就跑,也是大概率赚钱的。最怕就是买入后,自己给自己洗脑,觉得未来广阔,会翻十倍以上,超短线做成了中长线,从盈利到亏损,把题材股做成了成长股。这里我只说一点,成长和题材其实很容易区别,就是看新技术的营收,哪怕用2023全年来看,如果新技术的营收没有大幅翻倍的提高,那就是妥妥的题材炒作。
目前大盘运行在上涨趋势的回调子浪里面,大的上涨没有结束,目前判断还需要回调5-7日,与12月6日-22日的回调形成对称。拿好持仓,尽量别折腾是对抗震荡的最好办法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中优配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