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,新股上市的首日往往伴随着一种特殊的玩法:新股大幅溢价发行,结合转融通融券做空机制,实质上使得限售股可以通过转融券提前减持。这种策略在一级市场就已经让新股“三高”发行——高价、高市盈率、高超募资金,而到了二级市场,股价再次被人为炒高。之后,限售股通过融券或转融券提前减持,随着股价持续下跌,再在低位买回还券。某些量化基金在此过程中的操作尤为隐蔽,以至于在季报公开时,几乎看不出限售股已经卖出又买回的痕迹。
这种玩法甚至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:上市首日,博弈资金将股价顶高,机构包销的筹码卖出赚取高开利润,而融来的筹码则做空赚取整个下跌段的利润。收益能翻好几倍,大股东还可以赚融券利息,打新者也有利可图,实现了三赢的局面。
以2023年9月1日上市的金帝股份为例,其当天最高价达到61元,但仅仅11个交易日后股价近乎腰斩。原来,上市首日就有458.3万股融券卖出做空。
然而,政策面最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直接打击,对违反“限售股不得融券”等要求的行为从严惩处。这实质上堵住了限售股通过转融券提前减持的漏洞,无疑使得“新股大幅溢价发行+转融通融券做空”的策略失效。
但这一政策变化可能导致新股、次新股的波动性增加。例如,今年10月27日北交所新股阿为特上市首日涨幅高达1008.33%,创下北交所新股首日涨幅纪录。这种纯炒作新股的行为风险极高。
新股本身就存在“三高”发行的问题,主要利润都留在了一级市场。到了二级市场后,IPO上市再度被股民人为炒高。最终,这种炒作的风险由谁承担?
结论是,限售股政策虽然有利于市场稳定,但也可能加剧新股和次新股的炒作。这反映了我A股市场一贯的风格:充满了各种炒作和博弈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识别并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逻辑和风险至关重要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中优配观点